更新时间:2024-01-17 点击次数:261次
通过修正把服装重要的一种变化-----省,给大家讲清楚。而在人台上试样修正的过程,也是立体裁剪的基础。
1.上衣原型前后肩缝差的处理
在女装上衣原型的制图中,后片肩缝要比前片的肩缝长出1. 8cm,这是因为女性后肩部比较圆浑及后肩胛骨呈突起状,而要使得平面的上衣原型的后衣片能贴合后肩部,在后肩缝处就会形成一个余量,我们就必须把这个余量在这里叠起来省掉。
为了使后衣片能合乎体型,这后片肩缝长出的1. 8cm是用作后肩“省”的量。我们如果直接将原型的后衣片放置在人体后背相应的部位,然后在肩部就会叠出相应的余量。这个余量这也就是我们在制作合体女装时,需要作后肩省的原理。
(1)前后肩缝差:后衣片肩缝线长出前衣片肩缝线1.8cm。
(2)前后肩缝差折叠:把后肩缝长折叠掉1.5cm,这时,前片肩缝长还会比后片短0.3cm 作工艺处理,即在缝合前后肩缝时,把前肩缝稍作拔开,使之与后肩缝长相等。而且,由于人体前肩是向内凹陷的,适当拔开前衣片的肩部能更合乎肩部形状。
(3)画出后肩省:把后肩缝折叠掉的“省”量展开,然后按折迹线画出后肩“省”。由于大家不好掌握位置和深度,我直接给出数据:距后侧颈点4cm处的肩线上先作垂线,再画出省尖长8cm,省尖偏向后中心0.7cm,省宽1.5cm。
注解:这个0.3,就是我之前在熨烫里说过的归抜。因为‘省’的处理其实并不算很细致,处理之后的肩线的走向并不均匀,而如果是把这个量吃进去或归抜,效果会更自然。当然如果觉得这样很麻烦,就直接做1.8的1省宽,这个0.3就免了。用我年轻时的话说:根本没什么差别。
肩部修正完之后,我们继续看试样效果。
我们从正,侧,后来看。
①前后领窝和肩部:都比较贴合,但肩斜处上端稍有点松量,这也是原型为抬手臂而设定的松量。
②胸高点以下:前翘较多,这是女性胸部的突起把衣片顶起的缘故。
③侧缝线:在原型制图中往后修正了2cm的侧缝线,在这里正好呈垂线状。
④前后腰部:余量较大,这里是因为腰围与胸围之间的差,在原型中没有作出胸、腰围差。
⑤原型底摆:前片原型底摆起翘在这里因胸部的突起而形成了水平状。
(引申:服装原型保持水平的是腰围。制版时是胸围的水平对其,而缝合之后腰围的水平对其。所以西式服装追求的平衡在腰围(西方酷刑似的塑腰也能看出很在意这个水平位置)。而昨天讲的汉服追求的平衡在于肩和底摆。合体的汉服你胳膊如何运动,底摆也始终不动。) 上衣原型余量修正
试样结果,由于上衣原型中有26cm的胸腰围差,这使它在腰部看起来很不合体。为了使原型变得合体,就必须把腰部过多的松量进行折叠并“省”掉。在折叠余量之前,要先用大头针分别把前后中心线和侧缝线固定在人台的相应部位上,然后再按以下步骤操作。
①先从侧面观察前后腰余量比:因乳房的突起,使前侧腰部的余量大于后侧1倍左右。
②前腰余量折叠:在前腰内(W/4腰围内)以放入两个手指(1.5cm左右的松量)为准,然后把多余的松量从BP点开始往下至腰部折叠掉,并用大头针别住。
③后腰余量折叠:后片参照前片的方法以放入两个手指(1.5cm左右的松量)为准,再由后肩胛骨下方开始往下把多余的余量至腰部折叠掉,并用大头针别住。 上衣原型中“省”缝的形成原理
通过原型试样,把前后腰部的余量折叠掉,上衣原型就基本上变得较合乎体型了。这也是上衣原型从平面结构到立体造型的一个过程。
接下来,我们将以修正的余量变成具体的数据标准使用在制图中。
在原型中有26cm的胸腰围差。制作原型时胸围的松量加放为10cm。而在原型腰围中为了显出腰身,松量会小于胸围,这里加放6cm,这样上衣原型中的实际胸腰差为26 -6 =20cm。那么,这20cm的胸腰差也就是我们需在上衣原型中作出的腰省量。由于原型图纸只做一半,在前后片原型中总共的省量应为胸腰差的1/2= 10cm。如果按原型试样所得比例(即前腰省大于后腰省一倍左右),那么,前腰省量分得6.6cm左右,后腰省量分得3.3cm左右。
上衣原型的成衣效果
这是作完腰省后重新缝制的原型着装效果。它已是一种简单的,具有适度松量的服装基本造型了。
而之后各种女装的种种变化,也都是由此在做调整。大家再做原型的时候,就直接把“省”画出就好,但在裁剪布料时候要注意,‘省’是不裁出的。